蹭个热点,一分为三的看百度给百家号导流吧。
有果必有因
搜索技术方面
搜索引擎是个大技术,否则不会是不存在的那家一家独大了(除了中、俄),但讲此项领域的技术,百度并不差,这是安身立命之本,差了也活不到现这个规模(当然,时间窗口给了他两次在国内一家独大的机会)。所以,百度提倡工程师文化,没有问题,也是对的。
All in AI的技术发展趋势方面。
百度布局AI在国内算是很早的了,所以才能早期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了一大批顶级人才(那时候抢AI人才的地方少么),显然也做出了很多具体技术成果。而且,百度也算是国内最早有深度学习平台级产品开源出来的IT企业。
商业模式方面
百度的早期商业模式让他基本上顺理成章的能成为今天这个规模的企业(有收入,不用讲故事,对标Google就好),百度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口碑”,也是这个商业模式所赐。归根结底,卖广告、卖流量这种“easy money”赚起来快、爽、多,而且边际成本低,人均利润贡献高,财务数字好看。所以呢,别的业务只要商业模式不如搜索赚钱这么容易、简单、快速,且边际成本可忽略,百度就要么不会玩,要么内部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与匹配商业模式的价值评价标准与管理理念,只能玩着玩着就放手了。一句话简单说就是:除了入口流量分发驱动的商业模式,别的钱 不太会赚。
越不会,越找不到新增长点;但是又不可能不寻求突破,毕竟百度只是一个“地方”企业,做的不是全球化的生意,本地蛋糕就这么大,以字节跳动为龙头的新玩家切走的广告收入,估计大多都是本来会投放给百度的,这数字2019年会有多大?我估计300~500亿是有的。百度能不着急发掘新的流量渠道么?所以,给自己导流逻辑很清楚:不激活自己新的流量平台,PC流量会越来越难做。
所以呢,一方面广告收入被大规模切走,一方面移动端始终找不到能和过去市场规模匹敌的流量入口,我们看到的百度就是:电商、社交、O2O、自媒体、AI、云计算,那个热点都没错过,都买票上车或者上车买票或者来不及买票直接把人车买了。但是呢,四面出击,一方面押宝或者撒胡椒面从来不是一种好的投资策略,另一方面,无数次的在新商业模式的挫折,只能在内部更加固化流量生意的easy money才是最好的生意,耐心更少、有话语权的话语权更重。
表现在外部,我们吃瓜群众看到的就是如下几个特征:
人才多
总要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领域,人才储备是正常的,尤其是技术型公司。 流失的人才更多(耐心不够,人家在做事,有人可能再谈KPI,人家再谈规划,有人可能再问有现金流么)。所以呢,陆奇、Andrew这种领域内世界顶级人才一样只能是短暂过客,看看现在外面百度系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有多少,这些人都聚在一起,百度是什么技术实力?
有技术储备
17年李彦宏五环的任性就吃到罚单了,如果余凯不走,无人车是不是还要更牛?但是无大众可感知的技术突破(大多人除了知道医院、卖药外,还有什么感知?)。 这个事情就很扯了,一家有技术,且技术底子不差的公司,国家级的“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也参与成立了,在大多数人眼中是“那样的百度”。看看头条AI Lab给抖音提供的底层技术;阿里云计算+AI在城市大脑玩的热闹,淘宝自动出文案、出海报图也有了;腾讯不声不响把OCR、在线翻译、NLP这些都放在两个产品了;百度AI开放平台有多少人知道,就一个识图朋友圈还见有人发过,有意思么?
所以,百度之所以是现在的百度,其实内在逻辑很简单: